電動機轉子線圈的繞線方法有什么講究?
轉子繞組基本上分鼠籠型和繞線型兩類。鼠籠型結構較簡單,其繞組過去為嵌銅條,目前多數采用澆鑄鋁,特殊的雙鼠籠轉子具有兩組鼠籠條。繞線型轉子繞組與定子繞組相同,也分迭式與另外一種波型繞組。波型繞組的外形與迭式繞組相似,但布線方式不同,它的基本元件不是整個線圈,而是單匝單元線圈,嵌裝后需逐個焊接成線圈組。波形繞組一般應用于大型交流電動機的轉子繞組或中大型直流電動機的電樞繞組。
馬達繞線,需要先了解馬達基礎原理。磁場中運動導線的感應電壓方程式(無負載時)導線上的感應電壓(e)=導線速度(v) x 磁通密度向量(B) x 導線在磁場中的長度(l)。e = v x B x l
當馬達運轉到一個穩(wěn)定速度時,(e)值上升到等于外電壓(V),電流趨近于零,這時的速度方程式等于:導線速度(v) = 外電壓(V) / (磁通密度向量(B) x 導線在磁場中的長度(l))。v = V / (B x l) 所以,在外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線速度(v)是與導線長度(l)成反比。也就是:導線愈短,速度愈快。但也不能過短,否則起動電流過大,馬達動不了。
其實繞線有許多種方法。
原則是:
導線愈長,扭力愈大,速度愈慢。反之,導線愈短,扭力愈小,速度愈快。至于有些利用跳線(
繞線次序變動)方式,強調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找不到理論的根據,且本人認為繞線的平順重于一切。
拼裝馬達首先將兩塊磁鐵裝到電機外殼兩側,然后將纏繞好漆包線的電機軸芯插入到電機外殼中,后面將電機與電機外殼的蓋子裝上就完成了。
注意:
漆包線的直徑從0.4—0.7mm不等,根據漆包線的直徑大小就有不同的繞法,
如0.6mm直徑以上的就只能用單線繞法,0.45mm到0.57mm的直徑就可以用雙線繞法,0.4mm到0.5mm直徑的漆跑線可以使用三線繞法。
所要克服的跑道不同繞法也就不同,如需要較大耐力的跑道就可用直徑小的漆包線單線繞多圈,如用0.45mm單線繞28圈左右,超級直線跑道可用0.7mm的漆包線繞9圈,對于大坡道型跑道如閃電飛龍環(huán)則可用0.62mm漆包線13圈,而綜合型跑道如五軌巨龍可用0.51漆包線雙線繞9圈。
一般情況下5MM單線要繞12圈以上。高轉速的話,要把漆包線多根并為一根,也就是所謂的“多線單繞法”。高扭力繞單線就可以,可以用“金字塔式繞法”或者“單線復繞法”。轉速扭力想要兼顧的話,可以選用高轉速轉子搭配高扭力磁鋼,或者高扭力轉子搭配薄磁鋼。
繞線越多,馬達轉矩越大,轉速也就越慢。提高馬達性能要看你需要什么樣的馬達:需要轉矩大的就得多繞線,一般是單線單繞或者單線復繞。需要速度型的就得用多根漆包線并饒。繞馬達的要點在于飽和度要高,也就是線與線之間要排得緊密,不要留空隙。漆包線直徑越粗電流越大,但要注意排列方式。
一般手工繞夠圈數就好了,想漂亮,要用繞線機器繞,比如按照下邊的工業(yè)要求:
繞線工藝守則定子線圈繞線工藝守則
1. 適用范圍 本守則適用于單相、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定子繞組及轉子繞組的線圈的繞制。
2. 材料 2.1 電磁線:漆包銅圓線。 2.2 棉線繩。
3 設備及工具 3.1 附有計數器的繞線機并配置裝置線盤用的擱線架和襯有毛氈的夾線板以及拉緊裝置等設施。 3.2 繞線模。 3.3 繞線常用一般工具:克絲鉗、剪刀、扳手、卡尺 3.4 檢查工具和儀器:千分尺、匝數儀。 3.5 工位器具.
4. 工藝準備 4.1 準備線圈繞制所需的技術文件和材料及繞線所需工具 4.2 檢查導線線徑,并將導線線盤裝置在擱線架上(常用漆包銅圓線參數見附表)。 4.3 檢查線模尺寸,并將其裝置在繞線機的主軸上。 4.4 試車運轉:調整繞線機轉速,校對計數器并調至零位 4.5 將漆包銅圓線端頭纏繞固定在繞線機主軸上,然后拉緊漆包銅圓線到合適緊度(使漆包線拉直,且不致使漆包線拉細和破壞絕緣為宜)。
5. 工藝過程 5.1 將導線的始端按規(guī)定留出適當長度,固定在繞線模特制的柱銷上。 5.2 開動繞線機,繞制首只線圈,導線在槽中自左向右排列整齊、緊密,不得有交叉。待計數器到規(guī)定的匝數時,停機 5.3留出連接線,按同樣的方法繞制其余線圈。 5.4 按規(guī)定的長度留出末端引線,并剪斷導線。 5.5 拆下繞線模,逐個取出線圈,并在線圈上下兩端進行幫扎。 5.6 按5.1~5.5條將整臺電機繞組繞制完成,并經過匝數儀檢驗后幫扎好,整齊的放在存放線圈的工位器具內。
6. 質量檢查 6.1 每批繞制好線圈的首件必須按有關技術文件檢查合格后方可投入生產。 6.2 在正常生產中應檢查下列項目 6.2.1 用匝數試驗儀檢查每只線圈的匝數應符合圖樣要求。 6.2.1 導線的接頭數在每只線圈中不得超過一處,每相線圈中不得超過兩處,每臺電機不得超過四處,接頭必須在端部斜邊處,其包扎應符合7.1條的規(guī)定。 6.2.3 工位器具內的線圈應排列整齊不得損傷絕緣。
7. 技術防護及注意事項 7.1 繞線中發(fā)現導線長度不夠或斷線現象時,允許焊接,但必須遵守下列規(guī)定。 7.1.1 接頭位置只允許在線圈的端部斜邊。 7.1.2 焊接應保證接觸良好,有足夠的機械強度,表面光潔。 7.1.3 接頭處絕緣套管長度較導線絕緣重疊部分應大于15mm。 7.2 繞線時應仔細觀察導線,如有絕緣損傷處,按7.1.1~7.1.3規(guī)定執(zhí)行,但每只線圈不得超過一處,每相線圈不得超過兩處。 7.3 繞好的線圈應整齊地放置在清潔的工位器具內,其堆放高度不得超過0.5m, 不允許有壓彎變形現象。 7.4 每換一盤導線時需檢查線規(guī),合格后才可使用。 7.5 繞線機應有可靠的接地保護裝置。